不止有紅葉!北京香山公園推薦『慢游覽』路線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編輯:徐美虹 2025-10-24 16:49:34

內容提要:本周香山彩葉平均變色率約在20%-25%之間,這看似遲到的秋色,恰恰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契機,得以打破『香山只有紅葉』的定式思維,沈下心來,與這座歷史名園,進行一場更為深邃、更為多元的深度對話。

  本周香山彩葉平均變色率約在20%-25%之間,這看似遲到的秋色,恰恰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契機,得以打破“香山只有紅葉”的定式思維,沈下心來,與這座歷史名園,進行一場更為深邃、更為多元的深度對話。

  香山公園精心設計了一條“慢游覽”黃金路線,讓游客在紅葉未濃時,依然能收獲滿滿的美好與感悟。

  第一站

  香山寺——憑欄遠眺,靜觀秋色次第染

  不必執著於必須攀登至海拔575米的香爐峰頂。位於半山腰的香山寺及後苑“青霞寄逸樓”,本身就是觀賞秋色漸變的絕佳觀景臺。香山寺歷史可追溯至盛唐,歷經興廢,近年經精心復建,殿宇恢宏,層疊而上,氣勢不凡。信步至寺內的“青霞寄逸樓”,憑欄遠眺,視野豁然開朗,正好可以平視對面南山坡上紅葉林區的變色過程。

  第二站

  “雙紅之旅”——一步一景,在秋光中重溫崢嶸歲月

  這是香山獨一無二、無可復制的核心游覽線路。它巧妙地將絢爛的自然秋色與厚重的紅色歷史完美融合。您的探尋可以從公園東門勤政殿開始,殿前兩株元寶楓,它們宛如盛裝的佳人,悄然變換著自己的色彩。沿途還能看到很多銀紅槭、五角楓、銀杏、秋紫白蠟等變色植物。然後到達雙清別墅,這裡曾是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共中央“進京趕考”的首站駐地。池塘邊,六角紅亭旁,古樹蔭下,仿佛仍能聆聽到那個決定中國命運的時代回響。隨後漫步至不遠處的來青軒,這裡是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同志當年的辦公居住地,簡朴的屋捨、陳舊的物件,無聲地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而又充滿革命理想的燃情歲月。

  第三站

  碧雲寺——古剎銀杏,捕捉金秋的靜美時光

  若覺山間紅葉尚欠幾分濃烈,那麼與香山公園北門緊鄰的碧雲寺內,有著數百年古銀杏樹——“三代樹”,此刻正綻放著最為燦爛的金黃。碧雲寺始建於元代,建築群依山就勢,層層疊昇,布局嚴謹,氣勢壯麗。寺內不僅有鎮寺之寶——清代乾隆皇帝修建的五百羅漢堂,更有孫中山先生紀念堂,孫中山先生逝世時曾暫厝金剛寶座塔內四年之久。

  深秋時節,寺內銀杏,披上金甲,燦爛奪目,與寺廟的朱紅牆壁、青灰磚瓦、絢麗彩繪構成一幅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經典畫面。

  第四站

  見心齋與昭廟——尋覓隱藏的園林意趣與建築奇觀

  在主線游覽之外,香山還散落著諸多“隱藏的寶石”,等待有心人的探訪。見心齋是香山內一處極富江南園林風韻的園中之園,一池碧水澄澈如鏡,回廊亭榭環抱,環境清幽絕俗。於此小坐片刻,觀看池中錦鯉悠然嬉戲,倒映著周邊漸染秋色的樹影,別有一番玲瓏雅致、靜謐安詳的趣味。而宗鏡大昭之廟,簡稱昭廟,與承德避暑山莊的須彌福壽之廟並稱“姊妹廟”。昭廟是一座漢藏結合的大型喇嘛廟,矗立於青山掩映之中,巨大的白臺與紅臺在秋日湛藍晴空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麗雄渾,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與色彩搭配,本身便極具藝術觀賞與文化研究價值。

  第五站

  與古樹名木的對話——閱讀“活”的歷史化石

  香山公園本身就是一座露天的“古樹博物館”。園內擁有5800餘株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它們不僅是植物,更是活著的歷史見證者,是沈默的編年史家。在前往各景點的路上,您可以留意那些懸掛著專屬“身份證”的古樹。在知松園區域,不妨駐足,輕輕撫摸一下蒼勁的古松樹皮,感受歲月鐫刻的粗糙紋理,它們或許已然見證了明清王朝的興衰更迭、近代中國的百年滄桑、當前社會的日新月異。每一次駐足凝視,都是一次與百年甚至數百年時光的直接對話,令人頓生敬畏天地、感懷歷史之幽情。(來源:北京日報)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我們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