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君子之交淡如水——李叔同誕辰145周年紀念展”在天津博物館開展,吸引不少觀眾前往觀展。一場關於李叔同的紀念展,不僅是回顧生平、介紹作品的載體,更是呈現其豐富精神世界,傳承人文思想的多元展示。
數百文物與圖片 展現“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李叔同誕辰145周年紀念展”是為紀念李叔同(弘一大師)誕辰145周年,由天津博物館與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打造的原創展覽。展覽通過“惺惺相惜”“情深誼厚”“照亮彼此”3個單元49件(套)文物藏品,306張歷史照片,著重介紹李叔同的文化藝術貢獻,和他在杭州執教期間的風采、出家前後的一些往事,以及人生後半程與幾位友人的交往事跡。
李叔同一生傳奇,在眾多藝術領域多有建樹,人格精神上對後世影響巨大,特別是他與夏丏尊、劉質平、豐子愷等人的友誼,堪稱“君子之交”的典范,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展覽不僅深入解讀“君子之交”這一中國式友誼的精神內核,更弘揚了李叔同畢生追求高尚品德與心靈昇華的人生境界。觀眾將有機會走進弘一大師的內心世界,感受其思想、情感與人格魅力。因此,區別於以往的名人紀念展,本次展覽著重介紹李叔同與幾位摯友的交游往還,通過點滴往事,體現了幾人高尚品格和真摯的友情。由書信、書畫作品背後的故事,品讀君子之交的珍貴友情,又弘揚了李叔同追求美好品德的情操。
為配合此次展覽活動,並紀念李叔同誕辰145周年,天津博物館和李叔同故居紀念館計劃邀請李叔同研究專家開展相關講座,為觀眾介紹李叔同畢生追求高尚品德與心靈昇華的人生境界。此外,李叔同故居紀念館也正式推出“交友系列”文創產品,以木葉盞為核心,涵蓋手提袋、手寫筆、紀念冊、音樂盒、墨盒等多款載體,將李叔同的書法藝術、交友哲思與非遺技藝相結合。
三大單元呈現李叔同精神世界
據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工作人員、本次紀念展策展人劉強介紹,本次展覽的第一單元“惺惺相惜”,介紹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堂執教期間因共同的志趣和愛好而與夏丏尊、劉質平、豐子愷的相識、相交的過程;第二單元“情深誼厚”,展示李叔同與友人之間的真誠相待、相互信任、彼此尊重,詮釋君子之交的本質含義;第三單元“照亮彼此”,體現李叔同在藝術和人格修養上對友人的影響,以及友人對李叔同這位藝術先驅的深切紀念。
何為惺惺相惜?擇善而處,擇君子而交。良好的友誼,多源於意氣相投,會因性格、品德、志趣以及經歷互相吸引,而非因權勢、利益而結交。劉強介紹,1912年秋,李叔同來到浙江官立兩級師范學堂任教,先後與同事夏丏尊,學生劉質平、豐子愷結識,因品德、心志相近,結下不解之緣。
對於此次展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主題,劉強介紹,中國式友誼更注重單純的精神共鳴和關系的長期維系,相互尊重、愛護,顧及對方,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李叔同除了對朋友的坦誠、信任、關懷以及幫助之外,其珍貴之處在於“淡如水”交往方式,正是對這種方式的追求與踐行,纔使友誼長久且牢固。
而與此呼應的是,李叔同對藝術與人生的探索與追求,不斷影響著身邊的友人,好友也將他的精神品德與成就流傳於世,發揚光大。
現場——書案、畫卷與心意相連
展覽現場,一封李叔同致夏丏尊、劉質平的遺書成為“引線”,回望其一生交往,引導觀眾理解李叔同的精神世界。
展廳的背景牆上,借一扇敞開的窗,觀眾可以由此“進入”李叔同的心扉,在他的精神世界開啟對話;窗內大師伏案剪影與窗外觀眾形成詩意對望。
在展廳內創作“流淌的歲月”主場景,先由書案及投影書法畫卷表達青年李叔同的纔情橫溢,再將臨終遺書作為情感錨點,以畫軸形式從牆延伸至地面,與書案、畫卷相連接,仿佛在無聲訴說:“告別不是終結,而且融入歲月,靜水流深。”
家住河西區的觀眾於丹丹表示,在這個充滿詩意的展廳內,自己得以接通李叔同的精神世界,“之前我和朋友去過‘叔同之夜’,因此對李叔同的人文精神十分欽佩。這個展覽又另闢蹊徑地以君子之交切入,弘一大師留給我們的遠遠不止一首《送別》,他的一切都值得我們反復學習和探索。”
展陳——信札、手稿都是故事
據介紹,本次展覽展出的實物展品中,一方面包括天津博物館館藏李叔同早年書法真跡,展現李叔同深厚的傳統藝術素養和書畫功底。另一方面還有由平湖李叔同紀念館提供的李叔同致劉質平多封信函珍貴手稿,體現李叔同與劉質平深厚的友誼。
劉強向記者介紹,平湖李叔同紀念館藏的《白馬湖放生記》 ,是李叔同好友為彌補其幼年失親,在李叔同50歲生日時為其舉辦慶生活動,還在白馬湖發起“放生”活動,而這一行動被他記錄在《白馬湖放生記》中,這件文物也展現了友人間的深切關懷。
在李叔同致劉質平多封信函珍貴手稿中,記載了愛徒劉質平背著生病未愈的李叔同下船的一幕,成為師徒情深的一個時刻見證。
對話李叔同故居紀念館館長張?——
不盲從 不追隨 持續推進李叔同 人文思想傳播
“這次展覽是紀念李叔同誕辰145周年的重要活動,也集中體現了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多年的研究成果。”李叔同故居紀念館館長張?向記者表達了此次展覽的理念——突破了以往名人故居展覽單純回顧生平成就的形式,以展現李叔同人格精神為核心,在國內同類展覽中開啟了一次開創性的實踐。
張?表示,此次展覽核心是傳遞李叔同的價值觀,尤其凸顯其與友人之間長期以誠相待的理念,“李叔同寫給好友夏丏尊等人的絕筆信是重要載體,信中‘君子之交淡如水’‘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等名句,無不契合了當下中國的交友觀與傳統美德。此外,李叔同的人文精神還包括對傳統道德思想的延續、濃厚的愛國情懷以及突出的開創精神,這些均給當代的價值觀帶來新的啟示。將這些文物在展覽中呈現、表達,也實現了對李叔同人文思想的活化利用。”
從“叔同之夜”熱烈擁抱年輕觀眾,到此次紀念展以獨特視角“看到另一面的李叔同”,對於李叔同故居紀念館近年來推出的多元舉措,張?表示,無論參與式體驗游戲、開發文創產品,還是布局新媒體平臺,紀念館都希望以“美景+人文”等新模式活化傳播,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我們希望做到不盲從、不追隨,循序漸進地推動李叔同人文思想的持續傳播。”張?表示。
記者 王軼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