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河相望的設計公園和柳林公園,是天津“設計之都”核心區內的兩個大型公園,在即將到來的國慶假期期間,設計公園一期和柳林公園三期將試開園。兩個公園內,古樹與新綠交相輝映,藝術造型的景觀建築與生態建設渾然一體,游人們將徜徉在綠意中,親身感受海綿城市建設為城市回歸大自然帶來的積極作用。
2021年,本市啟動天津“設計之都”核心區綜合開發項目,天津“設計之都”核心區地處海河上游後5公裡黃金節點,位於東麗、津南、河東、河西四區交會處,是海河風貌轉換承上啟下的景窗。通過打造“一河兩心”的空間布局,構建片區多層級城市空間體系,“一河”指的就是海河,“兩心”是指海河北岸的國際設計中心,以及海河南岸的柳林生態中心。“兩心”中又分別設置了設計公園和柳林公園,兩個公園隔海河相望。設計公園一期、柳林公園三期,被列入了2025年民心工程。
沿著“海河藍絲帶”一路向東麗區進發,隨海河而建的設計公園展現眼前,綠樹蔥郁、地被植物整齊,明亮的建築掩映其中。一路走去,踏著蜿蜒的步道,不僅可以欣賞到天津本地的各種植物,園內還依據不同的空間打造出了景觀層。中交京津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王明輝介紹,設計公園是“設計之都”項目中的重點子項,公園東起吉兆橋,西至春意橋,南起海河,北至海河東路,佔地約40萬平方米。在今年國慶期間試開放其中的32萬平方米,其餘的8萬平方米將在明年6月底之前開放。設計公園整體規劃為“一帶一翼,一林一島”,試運行期間,市民可游覽此次開放的“藝術林地”“城市綠島”等主要功能區。
設計公園分為東區和西區,每個區域都配備了停車場。徜徉在設計公園裡,不僅可以看到寬闊的草坪,還可以看到各種樹木。王明輝表示,在植物的選擇上,在保留了海河岸邊4500餘株鄉土樹木的基礎上,又選擇了適合天津地區的耐鹽鹼的樹種,比如喬木類的國槐、白蠟,同時也選用了合歡,以及常綠的松柏類樹木,花灌木方面則選擇的是海棠、櫻花等。為了體現設計之美,在綠色空間的打造上,特意營造了“留白增綠”的彈性空間,初步形成了綠意盎然的生態基底,是散步、休閑和親近自然的理想場所,能更好滿足群眾運動、休閑、游憩需求。根據工作安排,公園的配套服務設施與功能將分階段完善,預計今年十月底前公園將全面投入正式運營。
從設計公園走出,經過了吉兆橋,就到達了海河南岸,柳林公園就依著南岸的海河岸堤而建。公園的一期和二期已經開放,體育場地裡,隨處可見正在揮汗如雨的運動者,在兒童娛樂區內,家長們正帶著孩子玩兒得不亦樂乎,公園裡還有各種規格的游覽車,游人們可以自由選擇。柳林公園三期位於津南區雙港鎮,西至華兆路,北至海河,東至南興道,南至國盛道,總共佔地面積約15公頃。王明輝表示,柳林公園三期,此次也將在國慶假期試開放。
曾經被施工擋板圍起來的三期,與二期只隔了一條步道,打開圍擋板,裡面的景色一覽無餘。三期最核心的就是名為柳林灣的湖泊,湖泊的一側鋪設了沙土,正有一對父子在上面挖沙玩樂。湖泊另一側,兩顆粗壯的柳樹“攜手”迎接游客。湖泊上設置了造型各異的橋梁,走上了一座名為“流光”的橋梁,這座橋的橋欄杆部分還用防腐木做出了流線造型,站在橋中,兩側收入眼底,景色各異。設計師孫大維表示,三座橋分別叫流光橋、雲徑橋、印月橋。流光橋正好在湖泊中間,站在橋中正好可以欣賞到公園兩側風光,三期的綠化是遵循四季有景的原則打造:春季賞花、夏季享陰、秋季賞葉、冬季贊松,比如要建設月季園等園林景觀,目前正在積極進行品種的遴選等工作。
柳林公園一期和二期分別突出了運動和科普元素,而三期最大的亮點是以生態為主題,設計地下海綿設施,在公園裡系統性增加了生態植草溝、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生態濕地及生態透水鋪裝,通過下凹式綠地、透水廣場等元素,起到了吸水儲水的作用,為公園提供了雨水循環利用系統,對地表徑流“滲、滯、蓄、淨、用、排”。孫大維解釋說,通俗講就是雨水通過地下管網和地表徑流全部收集到柳林灣裡,然後再通過過濾循環系統,一方面涵養了周邊的生態,另一方面可以隨時調用這些水源對公園裡的植物進行養護和噴灌。
記者 徐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