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講解員揭秘『小眾寶藏景點』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今晚報 作者: 編輯:徐美虹 2024-04-15 08:55:25

內容提要:近幾年,天津文旅市場一直熱度不減,除了『天津之眼』、海河、西北角、五大道等熱門路線,不少『二刷』『三刷』甚至『N刷』天津的游客開始挖掘像北疆博物院這樣的小眾景點。今天,我們跟隨著北疆博物院的講解員郎寧,深入了解這座中國近代早期博物館中的『活化石』,聽聽這裡究竟藏著哪些歷史和故事。

  “絕對小眾的寶藏景點”“天津之行的最大驚喜”“提前預約絕對不虛此行”……今年清明假期,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位於天津外國語大學院內的北疆博物院成為天津文旅市場的“黑馬”。近幾年,天津文旅市場一直熱度不減,除了“天津之眼”、海河、西北角、五大道等熱門路線,不少“二刷”“三刷”甚至“N刷”天津的游客開始挖掘像北疆博物院這樣的小眾景點。今天,我們跟隨著北疆博物院的講解員郎寧,深入了解這座中國近代早期博物館中的“活化石”,聽聽這裡究竟藏著哪些歷史和故事。

  北疆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西裝、皮鞋、白襯衫,再加上一副親切的圓框眼鏡……記者第一次見到北疆博物院的講解員郎寧,感覺更像是一位學者。“最近逛文博場館的人越來越多了,學校組織的團隊,游客慕名而來的,各種群體都有!”提起人氣越來越高的北疆博物院,郎寧的微笑中充滿了文旅人的自豪感。

  相比坐落在主乾道或者熱門景區的博物館,北疆博物院給人一種“大隱於市”的靜謐感。“其實這裡(北疆博物院)是咱們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前身,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到今年正好是創建110周年!”郎寧告訴記者,北疆博物院1914年創建,1928年其中的陳列室對公眾開放。“別看這個博物院看著不起眼,可能沒有那些現代化的大型博物館恢弘,但它的館藏、歷史和文化價值可是不一般。”提起北疆博物院的“內涵”,郎寧滔滔不絕地介紹道,北疆博物院可能是國內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築、原藏品、原文獻、原展櫃皆保存完整的百年博物館,可謂是中國近代早期博物館中的“活化石”,藏品包含了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岩石、礦物標本,以及歷史民俗文物等諸多門類,總量超過了20萬件,可以說,北疆博物院奠定了天津自然博物館的館藏基礎。

  “提起北疆博物院,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歷史,光是這些故事咱就能聊一天!”說起北疆博物院,郎寧就像是講自己家裡的事一樣自然。據史料記載,北疆博物院創始人,來自法國的博物學家桑志華在中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進行了長達25年、行程近5萬公裡的野外科學考察,開創了中國古哺乳動物學研究的先河。1923年,桑志華與德日進等組成的“法國古生物考察團”先後在內蒙古薩拉烏蘇、寧夏水洞溝等地發掘出大量史前時代的石器及古哺乳動物化石,實現了中國在古生物學和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隨後來自法國、俄國等國家和我國的科學家們也不斷加入到北疆博物院的科學研究中,他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北疆博物院,也是中國乃至世界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寶貴財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北疆博物院研究工作處於停滯狀態,直至1952年被天津市政府接收,1957年,在北疆博物院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自然博物館。

  經過郎寧對北疆博物院“前世今生”的簡單介紹,記者眼前這座歐式建築似乎有了歷史的畫面感,而真正讓北疆博物院從“大隱於市”走到“寶藏景點”的開始是2014年,那時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暨桑志華來華科學考察100周年,北疆博物院北樓及陳列室開始進行修繕,復原了當年陳列室的展出格局,重新規劃了藏品庫房的功能布局並於2016年1月22日對公眾開放。2018年3月,南樓修繕復原工作也正式啟動,與北樓相呼應,展館深入挖掘科學考察背後的艱辛與執著,充分展現百年前科學家櫛風沐雨的科考歲月和鍥而不捨的探索精神,2019年北疆博物院作為天津重要的城市歷史文化遺存,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去年開始,北疆博物院已經是很多資深旅游博主推薦的寶藏景點了,您看在微信公眾號上,節假日需要提前預約纔行!”郎寧指著手機上的小程序說。

  挖掘展品背後的故事

  “其實最開始,我以為的博物館講解員只是背背講解詞!”提起自己的講解員生涯,郎寧告訴記者,1986年出生的他,大學畢業後最初進入天津文廟博物館從事講解工作,當時文廟博物館、戲劇博物館、鼓樓博物館是三館合一,那時他對於博物館講解工作的理解就是“跟導游差不多”。“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臺、鈴鐺閣……當時的講解詞我如今還記得特別清楚!”回憶起早期背誦講解詞的講解生涯,郎寧笑著說:“當時的領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的問題,告訴我如果靠背稿講解,和錄音機放一遍沒什麼區別,一定要有感情有故事!”

  從那以後,郎寧除了查詢史料以外,更多地開始挖掘展品背後的故事。“比如著名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還有很多古人類化石,一直是十分珍貴的藏品。戰爭時期,專家們為讓珍貴的化石避免被掠奪,想了很多辦法,當時的計劃甚至還考慮過先運到其他國家藏起來,遺憾的是化石最終在戰亂中遺失了!”提起很多博物館愛好者都關心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展品,郎寧和同事們挖掘到很多個版本的故事,有說運往大使館路上被盜的、有說運輸途中和沈船一起沈入海底的、也有說戰爭中被侵略者搶走的……遺憾的是,後來中國、美國、日本多方的專家通過很多方法去追溯和尋找,都未能找到化石原件,“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去處至今還是個“謎”。

  “比起生硬的介紹,這些背後的故事更能引起參觀者的興趣!”在北疆博物院展廳中,郎寧講起了這些化石發掘背後的故事。“看這枚石核,這是1920年桑志華來到甘肅慶陽時,在挖掘中發現了一塊有明顯人工打砸痕跡的石英岩石塊,這枚石核是中國境內最早出土的有確切地層記錄的第一件舊石器,是史前人類留下的文化遺物!”“再看這個牙齒化石!”郎寧指著展櫃中一件古人類牙齒化石說,在整理一堆羚羊牙齒化石和鴕鳥蛋片時,專家們意外地發現了一顆小小的門齒化石,經加拿大解剖學家步達生鑒定,確認其為人類的牙齒,其後被我國考古學家裴文中譯作“河套人”。這是中國境內首次發現的古人類化石,中國的古人類學研究就此起步。在華25年間,桑志華足跡遍布中國北方,廣泛搜集岩礦、古生物、古人類、動植物、人類學藏品,建立起了龐大、完備、獨特、極具科研價值的藏品體系。將北疆博物院建設成一個科學的殿堂和世界矚目的學術研究交流中心。

  傳承與啟迪的使命感

  “團隊經過千辛萬苦來到內蒙古薩拉烏蘇,發現了一種沒人認識的牛,為了紀念發現者桑志華給它起名王氏水牛”“不對啊,那應該叫桑氏水牛啊”“桑志華僱傭的當地人石王順幫忙挖化石”“那應該叫石氏水牛啊”“石王順的蒙文名叫旺楚克”“那應該叫旺氏水牛啊”“外國人聽到旺覺得和王一樣就直接音譯成王氏水牛了”“你一次說全了啊”……這段無厘頭的對話,其實節選自郎寧的一個創新作品,他和同事把北疆博物院的創始人桑志華先生的科考故事用當下年輕人中最流行的脫口秀表演形式展現了出來,甚至還參加了全國科普脫口秀大賽,把這段有科普意義的表演搬到了脫口秀節目中,讓更多的“80後”“90後”能夠更輕松地了解這段歷史、了解北疆博物院、了解天津的歷史文化。

  “我真正理解講解工作對城市和歷史文化傳播的意義,是在我的孩子出生之後。”郎寧講起最近一次特殊的講解:“有一次,我的孩子所在小學來北疆博物院參觀,剛好是我來負責講解,後來孩子拉著我的手說,同學們都羡慕我有一個講解員爸爸!”說到這裡,郎寧的臉上充滿了幸福而又自豪的微笑,他告訴記者,當時他覺得自己在背後的努力和學習,對城市歷史文化傳播起到了作用,現在這些求知欲旺盛的孩子對於傳播歷史文化的人是非常崇拜,突然覺得自己的使命感在不斷增強:承上,要挖掘有價值的故事、還原過去的畫面、尋找歷史文化的根源;對於同齡的“80後”“90後”,要讓珍貴的文化歷史快速、有效、廣泛地傳播;啟下,要讓下一代人能夠發自內心地關心、喜愛和傳承歷史和文化。

  提起從業十幾年的感受,郎寧坦言從最初單純是對博物館的喜愛,到後來將講解員的工作當成是自己的使命。如今,他不僅每天為觀眾講解,還作為天津市優秀講解員擔任了兼職思政課教師,前往各個學校宣講。在這個過程中,郎寧對於北疆博物院的了解和認識也越來越深:北疆博物院是新時代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的典范,是一座世界矚目的科學殿堂,是天津一張重要而獨特的城市歷史文化名片,百年積淀,不僅留下大量珍貴的藏品、文獻手稿、照片等資料,更留下了天津自然博物館人嚴謹務實、堅韌不拔、執著奮進、求索不輟的科學精神和文化傳承,激勵後人以求實、本真的科學態度,書寫更加輝煌的歷史篇章。本報記者 劉宇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我們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