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大學裡的『東方奇觀』 百年北疆博物院再現遠古世界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今晚報 作者: 編輯:徐美虹 2023-12-07 09:15:13

內容提要:在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117號(現天津外國語大學院內),有一座磚混結構的三層西式建築。這座天津市重點保護歷史風貌建築,就是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前身——『北疆博物院』舊址。如今,這座藏於『深閨』的百年博物館以新展覽、新陳列、新場景的新姿態向公眾敞開大門,帶大家去探尋百年前人們眼中的遠古世界。

  在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117號(現天津外國語大學院內),有一座磚混結構的三層西式建築。這座天津市重點保護歷史風貌建築,就是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前身——“北疆博物院”舊址。如今,這座藏於“深閨”的百年博物館以新展覽、新陳列、新場景的新姿態向公眾敞開大門,帶大家去探尋百年前人們眼中的遠古世界。

  北疆博物院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築、原藏品、原展櫃、原文獻資料完好保存至今的百年博物館,由法國博物學家、動物學家、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天主教神甫桑志華於1914年來華創建。作為中國最早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北疆博物院在二十世紀30年代享譽世界,在中國乃至世界自然歷史博物館發展史上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影響。歷經百年滄桑,北疆博物院原址、原建築、原藏品、原展櫃和原文獻資料依然保存完好,堪稱中國近代早期博物館發展史上的一座“活化石”。北疆博物院由主體建築(北樓、陳列室、南樓)和附屬建築(桑志華舊居、神甫樓)組成。佔地面積約1698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369平方米。1922年建成北樓,1925年建成陳列室,1929年建成南樓。北樓、陳列室與南樓連接形成一座工字形建築。

  推開北疆博物院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巨大的師氏劍齒象頭骨化石,該化石已經在此靜靜“守候”了近百年。館長張彩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北疆博物院北樓的兩層,復原了當年的展出格局,展出了地質學、古生物學、古人類學、動物學與植物學藏品近兩萬件。其中包括桑志華在甘肅慶陽、內蒙古薩拉烏蘇、河北泥河灣及山西榆社四大地區發掘的古哺乳動物化石,諸如披毛犀、野驢骨架等珍貴藏品。”在北疆博物院南樓,以桑志華在華科考歷程為主線,設計了“北疆博物院科學考察歷程展”,同時全面復原圖書室(藏有1.4萬冊,書齡在200年左右的圖書)、實驗室以及古生物庫房等功能區,真實完整地復原了當時的科研場景,展現了桑志華和他的團隊在科考歷程中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大家好,歡迎來到北疆博物院……”在講解員的講解中,前來參觀的游客一下子就被北疆博物院深厚的歷史底蘊、獨特的建築設計理念、豐富的藏品體系所震撼。跟隨著游客的腳步,記者看到展廳中放置著當年桑志華用來保存標本的木箱、櫃子,空氣中還彌漫著一絲樟腦的味道。一位游客在展廳駐足,仔細地觀看岩石礦物、古生物化石標本等展品。他表示,這些藏品都已有百年歷史,從展廳乃至整座博物館的建築、布局都在盡力還原百年前的場景,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值得一提的是,館內一年四季都保持陰涼乾燥,窗戶都安裝在高處,以利於藏品的保存。記者了解到,出於博物館使用的特性考慮,館內設計采用了一系列防火、防盜、防塵和防震等安全措施。比如,把平板花玻璃鑲嵌在鋼筋水泥窗框內,窗下設置漏水槽,利用天然光線采光的同時,兼顧密閉性和自然通風,還可以使標本免受細沙與雨水的侵襲滲透。

  北疆博物院免費向觀眾開放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已累計接待觀眾13萬餘人,成為博物館參觀的熱點地區。這座百年博物館以新展覽、新陳列、新場景,重新吸引人們的視線,讓博物館的魅力看得見,聽得到。張彩欣表示:“我覺得我們博物館應該是一臺播種機,把這些科學的種子播撒在每一位參觀者的心中。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這座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百年博物館,正在保護和創新中不斷釋放活力,努力把這張亮麗的天津金色城市文化名片擦得更亮。本報記者 高爽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