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塘鎮南臺村:讓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互融共進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徐美虹 2023-03-28 09:58:06

內容提要:近年來,南臺村牢牢把握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和基本思路,全面提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隨著時間推移,在一次次探索嘗試中,南臺村找到一條適合本村實際的發展路徑,在全域全面推行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有效破解了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發展後勁不足、基層治理存在短板等問題,全力打造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紅色新引擎』。

  近年來,南臺村牢牢把握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和基本思路,全面提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隨著時間推移,在一次次探索嘗試中,南臺村找到一條適合本村實際的發展路徑,在全域全面推行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有效破解了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發展後勁不足、基層治理存在短板等問題,全力打造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紅色新引擎”。

  南臺村是天津市濱海新區中塘鎮獨流減河西部的一個偏遠村莊,曾經的這裡道路坑窪不平、路面垃圾成堆、村內人心渙散、社會治安混亂。自2015年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上任後,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抓手,抓牢中堅力量、抓實組織建設、抓好基層治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在七年的發展實踐中,逐步走出一條匯聚南臺特色、富有南臺魅力的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互融共進新路,形成南臺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四項舉措”,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2022年,南臺村榮獲天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天津市鄉村治理示范村、濱海新區健康村、濱海新區未成年人“零犯罪、零受害”社區,村書記王春盛獲評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村民王春來獲評天津市“最美家庭”。南臺村的先進治理經驗先後得到中國網、中國新聞網、人民資訊、新華網、今晚報、中國經濟新聞網、中國農業信息網等國家主流媒體的專題報道。同年4月,村“兩委”成員做客天津廣播電臺《創新治理大家談》欄目,面向全國觀眾講述南臺的發展故事,生動描繪了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提供鄉村振興的“南臺經驗”。

  從鄉村治理水平和鄉村振興目標要求來看,南臺村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文化建設、治理情況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和較大挑戰,為補短板、強弱項,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提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南臺村直面問題,創新思路,以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主線,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對鄉村振興的領導核心作用,打造“黨建+”融合賦能發展模式,緊盯鄉村振興目標任務,在旺產業、美生態、興文化、強治理上下功夫、做文章,助推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實現互融共進。

  黨建同心,形成組織聯合體。為強化組織建設,做強基層黨組織,南臺村主動與駐地部隊、省部高校、附近學校等企事業單位開展聯合共建,擴大黨建“朋友圈”,同時各自結合自身優勢與工作實際,有目的、有針對性開展黨建共建活動,共同探討新時期黨建工作的新思想、新途徑、新方法,並擬通過推動轄區各黨組織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打造片區黨建聯合體,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組織保障。

  黨建聚力,打造資源融合體。在形成聯合體後,各黨組織可以將物質、人纔、文化等要素稟賦有效匯聚,以“共通共享”為牽引,盤活與整合各級資源,實現內部資源的縱橫流動、共用共享與優勢互補。另一方面,推動資源融合,打破單位、行業壁壘,通過黨建聯盟、思路共謀、活動共辦等方式,實現不同要素之間的融通創新和相互賦能,將其實實在在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紅色能量。

  黨建賦能,構建治理耦合體。通過組織耦合,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沈,構建鄉村善治新格局。具體而言,以黨建引領社會多元力量參與鄉村現代化建設,打造基層服務治理共同體,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和治理模式創新,不斷夯實基層底板,延伸治理鏈條,提昇基層治理精細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形成多元參與、群防群管、上下聯動、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青樹翠蔓的村居、乾淨明亮的黨群服務中心、寬敞舒適的法治文化廣場、乾淨整潔的水泥路……如今的南臺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綜合施策,在津沽大地上正日益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黨建+產業”:打造富民強村新引擎

  受自然條件限制,南臺村土地鹽鹼化程度嚴重,極大程度制約了當地農業發展。為改良土壤、提昇耕地質量,南臺村堅持黨建引領、一體推進,在摸索探路中形成了“黨建聯盟、力量聯幫、資源聯享、利益聯結”的四聯機制,並有效運用到村域產業發展中,成業打破發展瓶頸,為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南臺村地處季風氣候,降水季節性分配不均,地表回溫較快,因此,南臺村“兩委”便希望利用“村莊毗鄰獨流減河與馬廠減河”的地理優勢引入外圍減河水對土地進行自然灌溉,從而達到洗鹽的效果。為此,村書記王春盛多次到訪北大港水庫管理中心,反復溝通與協調,在兩地之間建立起黨建聯盟,並形成“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共建理念,將部分減河水引流進入農田,輔以合理灌溉方式,成功緩解土壤鹽鹼化情況。此外,南臺村黨組織還專門成立了鄉村志願服務隊,村乾部帶領志願者利用周末或節假日時間輪番下田、平整土地、開溝挖渠、增施有機肥,在當地乾群的共同努力下,土地鹽鹼化程度得到很大改善。

  此外,南臺村依托“四聯”工作機制,積極指導並鼓勵村民拓寬思路,為村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注入十足活力。

  “土地上面種水稻,下面養河蝦、河魚、螃蟹等,這些動物不僅能夠疏松土壤,還能夠以其排泄物為稻田提供更多營養,我們現在的水稻年產量可以達到40萬斤,蝦蟹產量也約莫1萬斤,鯽魚、草魚的產量4000多斤,每年創造淨收益120萬元,這樣的產量和利潤是傳統耕種模式遠不可及的,”趙連榮是南臺村的農業大戶,他承包村南1-4斗465畝耕地,從事稻蟹魚米立體生態種養殖,“我們養殖的蝦,不僅蝦肉緊實細膩,味道也比外面市場上的更為鮮美,這些都得益於稻蝦立體種養。”在這裡,稻田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田,耕地空間也突破了原有的單元布局,稻蟹魚蝦立體種養植成功將自然生態、農業和漁業有機結合,為現代農業發展打開了更廣闊的的思路。

  天津市津農精品“起好棗”冬棗因其優良品質和獨特口感而遠近聞名,負責人王德起介紹說,“之所以能夠打響冬棗品牌,多虧了村黨組織對我們農戶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南臺村“搭臺鋪路”,與周圍林果站、農業局、科研院所等單位建立長期合作,一方面鼓勵農業技術“走進來”,定期組織專家、學者下鄉培訓,點對點、一對一對農戶進行現場指導與教學;另一方面又大力鼓勵本土村民“走出去”,了解與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生產經驗。王德起先後前往河北、山東、浙江等地開展實地考察,學習棗樹種植經驗,優化棗品品質。當前。冉冉家庭農場冬棗年產達 8.5萬斤,每年能夠帶來 70 餘萬元的經濟效益。南臺村以“冉冉家庭”農場為示范典型和實踐基地,每年都在這裡定期組織技術培訓、就業服務等活動,不斷推動資源共享、利益聯結,幫助當地村民轉變傳統農業發展觀念,掌握現代農業發展技術的先進模式和致富路徑。在樹立了“起好棗”這一特色招牌後,南臺村還在不斷打磨棗文化,為冬棗賦予更多鄉土情懷與價值內涵,推動冬棗產業形成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采摘、文旅的綜合產業鏈條,為村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注入十足活力。

  “黨建+生態”寫好綠色發展新篇章

  鄉野兩岸草木蔥蘢,碧波綠水輕舟驚鴻。南臺村以黨建引領貫徹落實中央生態文明思想,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入,譜寫了藍天碧水淨土的壯美畫卷。

  一方面,堅持學理論立規矩強根基。南臺村將生態文明思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和相關黨紀法規有機融合到“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團日等各項活動中,通過書記講學、黨員領學、群眾共學等方式,提高廣大乾群的環保意識和行動自覺。另一方面,堅持惠民生護生態增福祉。南臺村因地制宜,將“我為群眾辦實事”與人居環境整治有機融合,組織開展了包括“樓門亮化”、“綠地認領”、“公廁改造”、“四亂清整”、“口袋花園”等在內的一系列民生工程,充分詮釋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內涵旨歸。

  其中,創新河湖長制管理模式,形成巡河護河新常態。南臺村牢牢把河長制工作納入村黨組織領導體系,通過開設“雙崗”與實施積分制,成功把支部建在河道上,實現基層黨建、基層治理與河長制工作的有機互融,為河道治理與人居環境提昇提供了堅強保障。“下河治水、上岸治綠,守護兩河生態,推進以水興農”一直以來是南臺村“兩委”的治水思路與工作目標。由於轄區河段多、分布廣,周圍小企業密集,給日常看護管理帶來很大難度。對此,南臺村牢牢把河長制工作納入村黨組織領導體系,通過開設“雙崗”與實施積分制,成功把支部建在河道上,實現基層黨建、基層治理與河長制工作的有機互融,為河道治理與人居環境提昇提供了堅強保障。

  而垃圾場翻身搖變休閑文化廣場,則充分體現了人居環境整治對村民生活帶來的美好新變化。進入南臺社區的幸福大門,“法治文化廣場”紅色大字鮮明耀眼,走進細看,文化長廊上分類展示了“憲法”、“民法典”等學習內容,旁邊還置有休閑座椅,方便周邊村民和來往游客學習參觀、駐足休憩。長廊的另一面,是健身功能區,集中著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是村民們平時娛樂休閑的好去處。然而這樣美觀整潔、功能完備的廣場曾經卻是一片垃圾場,為了治理這一頑疾,鏟除環境衛生隱患,經村委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反復研討,決定利用這塊空地建立一座社區休閑廣場。在修建設計階段,為了最廣泛集中民智、匯聚民意,南臺村組織黨員上門入戶,廣泛征集群眾意見,經過不斷磋商、反復比較、不斷雕琢,法治文化廣場終於落成。在這裡陸續開展了“南臺村晚”、“法治宣講”、“全民健身”等各項活動,休閑文化廣場也成為了村民們閑暇時休閑小憩、坐話家常、鍛煉身體的好去處。

  “黨建+文化”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為滿足老百姓文化新期待,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提昇精神文明程度,南臺村逐漸走出一條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的全新路徑。一方面,釋放線下活力。我村不斷在活動內容與設計上推陳出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群眾文體活動,豐富轄村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滿足全村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盤活線上空間。我村充分挖掘本土優質創作元素,用有溫度的鏡頭記錄鄉村生活的一點一滴,以VLOG、短視頻等各種方式展現當地風土人情,講好南臺發展故事。

  “我們的村晚”烹出一道文化大餐。多年來,南臺村堅守鄉村文化陣地,以舉辦“村晚”為抓手,打造農村多元文化品牌。“我們的村晚”厚植鄉村底蘊。從“請人辦村晚”到“培育自己的草臺班子”,村晚的內容越來越親民、越來越接地氣。這些由村民們自編自導、自創自演的草根節目,用豐富的藝術形式和詼諧幽默的家鄉方言來講述身邊人與身邊事,展現了鄉村建設的生動圖景和豐碩成果。每一個節目都集聚百姓智慧、凸顯鄉村文化,既展現地域特色,又帶有“泥土芬芳”、追溯“時光記憶”。“我們的村晚”激發鄉村活力,從鄉村群眾的文藝演出,到有機結合鄉村振興元素,擦亮農旅融合品牌,我村把許多鄉村振興的豐盛成果也搬上了春晚舞臺,讓觀眾們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也大飽口福,品味特色的農家產品,讓更多人走進鄉村、了解鄉村,讓村晚成為集文化傳播、旅游宣傳、鄉村振興、鄉村治理於一體的綜合性活動。“我們的村晚”傳遞文化自信,舞臺節目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展現了豐厚的傳統文化,突出了獨具魅力的鄉土符號,原汁原味還原鄉村生活與勞動場景,有力彰顯了鄉村文化振興的強大自信。

  “特色宣講”唱出鄉村振興好聲音。堅持以“黨建+”平臺聚合力。我村通過與駐地部隊、省部高校、轄區企事業單位等開展聯合共建,不斷把黨建優勢轉化為宣講資源,推動宣講進部隊、進校園、進社區,形成聯建共學、互促互進的生動局面。堅持以融合發展築陣地。通過導入上級資源、深挖本土資源、引進社會資源,我村積極打造南臺宣講陣地,持續講好南臺故事,傳播南臺聲音,做響南臺品牌。一是推動宣講進高校,通過與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聯合開展“教育強國,知行在我”——“紅色1+1”鄉村振興主題活動,向高校學子講述我村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鼓勵青年學子紮根基層、綻放青春。二是推動宣講進軍營,聽駐地官兵講軍旅生活,憶崢嶸歲月,幫助轄區青年樹立遠大理想,扣好人生第一例扣子。三是推動宣講進校園。以青馬講學為主線,陸續開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天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宣講”、“汲取榜樣的理想——學習雷鋒精神爭當文明先鋒”、垃圾分類科普、黨史教育學習等專題宣講,打通學生理論宣講的“最後一公裡”,推動宣講走入青少年群體。四是推動宣講進農田,圍繞鄉村特色品牌,我村開展了一系列富農惠農政策宣講、農業生產技術集中宣講,不斷將好政策、好點子帶給轄區村民,回應農民所需,助推農業發展。

  “黨建+治理”構築共治共享新格局

  結合村莊現狀和工作實際,南臺村創新提出並實施“1+5+N”基層治理格局,即1個網格長(村書記)、5個網格(片區)、N戶村民的三級架構,形成對全村的縱橫覆蓋,破解了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裡”難題,在環境清整、疫情防控、示范村創建中均發揮顯著成效,有力提昇了轄區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依托“1+5+N”的管理模式,村黨組織將鄉村振興、信訪維穩、禁燃防火、疫情防控、安全生產、殯葬宣傳、污染防治等重點工作全部納入網格管理,一長五員深入村頭巷尾、田間地頭,了解社情民意、宣傳法律政策、化解矛盾糾紛、提供法律援助,真正以“一張網”打通基層治理的千條線,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網格治理模式。

  在去年疫情防控中,南臺村通過“1+5+N”的治理思路開展核酸檢測排查、宣傳疫苗接種,收集並滿足居家隔離人員的基本生活和急難需求,並取得良好工作成效,極大提昇疫情防控響應能力,為政策宣傳、資源配置、組織動員等提供了強有力的工作保障。此外,通過“1+5+N”我們深入推進“四個走遍動起來”,2022全年,累計處理群眾需求65件,解決涉民涉企問題70個,涉及復工復產、農產品助銷、土地流轉、糾紛化解、隱患排查、道路維修、路燈加裝等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之中,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鎮、矛盾不上交。

  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的“南臺經驗”充分展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豐富實踐和成功經驗,也為其他村鄉村建設在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好經驗。

  進一步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以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鄉村人纔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黨組織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村上下目標一致、集中發力,充分發揮了黨建一盤棋作用,有效帶動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以黨建引領互聯共建,有力助推資金、技術、人纔、信息等各要素加快流動,為村民共同致富奠定了物質基礎,推動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提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從內部建設來看,加強黨組織對基層各組織的全面領導,有利於夯實組織基礎、完善規章制度,保證各級黨員乾部與村民群眾在鄉村治理中始終同心同德、同向發力,為基層治理凝聚了力量;從外部拓展來看,強化黨建引領注重黨建共建有效拓展了基層治理的參與主體和社會資源,有利於形成多方主體協同共治、群眾廣泛參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新格局。

  進一步提高村民幸福感獲得感。在黨建引領的作用下,依托本村實際提出並推行的“1+5+N”工作模式,不僅高效推進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推動工作下沈到網格,服務聚焦到網格,同時也有助於村“兩委”在工作實踐進一步抓落實、補短板、強民生,讓人民在多元需求日益充足的供給中共享幸福美好,賦予轄區村民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與安全感。

  進一步深化鄉村文化繁榮振興。通過黨員示范做表率,黨建引領搭載體,特色宣講傳新聲的方式,推動黨建文化與村俗文化有機融合,打造出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圓心,村民廣場、文化長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場所綜合利用的一體化平臺,讓黨建同心圓成為集宣傳教育、文化傳播、文體娛樂於一體的大平臺,不斷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走深走實,讓黨的創新理論、鄉村振興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機活力。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