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游別盲目,務必提前預約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今晚報 作者:柯高陽 邵魯文 董雪 編輯:徐美虹 2020-04-30 11:27:44

內容提要:2020年的『五一』假期是近幾年來首個放假5天的『五一』,也是我國轉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後的首個小長假。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5000多家景區開放,各地紛紛出臺措施重啟旅游、吸引游客。『新華視點』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降低承載量、預約、短途游成為『五一』旅游關鍵詞。

  2020年的“五一”假期是近幾年來首個放假5天的“五一”,也是我國轉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後的首個小長假。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5000多家景區開放,各地紛紛出臺措施重啟旅游、吸引游客。“新華視點”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降低承載量、預約、短途游成為“五一”旅游關鍵詞。

  景區逐步恢復開放

  旅游業全面復工在即

  27日,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召開的2020年“五一”假期旅游景區開放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指出,各地要切實做好旅游景區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把旅游景區開放管理各項工作抓實抓細。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各地景區已陸續開門迎客。多個旅游平臺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景區開放數量超過5000家,主要為山岳型景區、開放性景區和市民公園等室外旅游場所。

  記者調查發現,4月以來,部分景區游客已逐漸增多。公眾因疫情而暫停的旅游需求正在恢復。中國旅游研究院、攜程旅游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的《國人疫情後 旅游意願調查報告》顯示,43%的被調查者有意願在今年上半年旅游,其中,選擇5月出游的比例達到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在旅游產品的選擇上,90% 以上的受訪者傾向於國內游,國內中短程游、城市周邊游佔比分別為43%和24%。

  關鍵詞:

  降低承載量、預約、短途游

  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27日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指出,要堅持防控優先,確保有序開放;堅持客流管控,加強景區入口、重要游覽點等重點區域和重要節點管 理,嚴防人員瞬間聚集;要推動實施預約制度,引導游客間隔入園,錯峰旅游;要審慎評估收費景區開展優惠活動並加強應對調控力度等。

  此前,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全國性文體活動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暫不恢復。文化和旅游部聯合衛生健康委印發通知,要求景區接待游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建立完善預約制度,嚴格限制現場領票、購票游客數量等。

  根據這些規定,各地紛紛做出相應調整,降低景區承載量、預約旅游、短途旅游成為關鍵詞。

  安徽黃山風景區原先晴好天氣時核定的日最大承載量為5萬人次,清明假期期間因疫情防控需要將景區日最大承載量壓縮至2萬人次,4月15日起進一步調整為1.5萬人次。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經開放的景區大都推出了預約制,游客可通過手機客戶端、微信、景區官網、電話等多種渠道預約。

  此外,由於大部分省區只鼓勵省內旅游,短途游將成為“五一”旅游的主要形式。記者發現,3月以來,各地短途旅游恢復較快,近郊游、踏青游、鄉村游成為許 多游客的第一選擇。在出游方式上,在長時間居家“禁足”之後,游客大多選擇家庭集體出游,而且出於安全考慮多選擇自駕出游,300公裡以內的短途自駕“微 旅游”受到歡迎。

  精細防控

  確保旅游安全

  受疫情影響,旅游業損失嚴重,但各地依然堅持防控為先,限量開放、有序開放。

  記者調查發現,各大景區嚴陣以待,但一些近郊游項目存在疫情防控風險。

  濟南市一家旅行社的導游張燕告訴記者,清明假期以來,城市近郊的果蔬采摘園、鄉村旅游綜合體、農家樂等受到市民青睞,但這些大多是村民自主經營或村集體經營的,有的在衛生防疫物資准備、游客健康管理監測等方面缺乏規范,安全隱患較大。

  各地在對等級景區做好監管的同時,也應加強對鄉村旅游經營單位和個體戶的指導,督促各項防疫安全措施到位。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五一”假期大量市民自駕出游,高速公路和景區道路交通管理壓力劇增,可能出現高速服務區擁堵、景區停車難等問題。

  多地景區提醒游客,想要出游務必提前預約,避免盲目出行。

  新華社記者柯高陽 邵魯文 董雪

  (據新華社重慶4月29日電)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