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魯菜根:就找勾魂巧媳婦吃她的喜饃饃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大眾網 作者:朱文鑫 編輯:徐美虹 2017-11-13 10:57:05

  魯菜根,一個很接地氣的美食品牌,以泰山文化為背景,以弘揚民俗文化為己任,深入挖掘大汶河兩岸民間傳統特色名吃,再現歷史悠久的農家飲食習俗,致力於打造大汶河口民俗文化主題酒店。走進魯菜根,就尋到了魯菜中的地道味兒——

  以孝為先,魯菜根不僅專注於地道魯菜,還將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泰山聖母的祈福文化帶入到魯菜中來。在魯菜根,兒孫給老人過壽,要對老人行磕頭跪拜之禮,寓意著家丁興旺;妯娌間要為老人下長壽面,寓意著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還要陪同老人放生、為老人獻茶……

  魯菜根傳承著的不僅僅是菜餚的美味,更將整個民俗文化流傳至每個中國人心間。就這樣,魯菜根不斷探尋泰山周邊的豐富食材,發掘汶河兩岸的民俗傳統,形成自己的經營特色,努力打造『泰山?大汶河口』民俗憶舊主題酒店。

  魯菜根匯集了泰山周邊汶河兩岸的民間傳統美味,黃前醬雞、東平湖大席硬菜、新泰龍庭紅毛山羊燉花鰱、泰山廟會煎包、泰山喜饃饃、泰山挑夫壯饃等,而每道菜品背後都流傳著一則動人的故事。

  魯菜根裡的故事層出不窮,到了泰山一定要去找巧媳婦,吃她的喜饃饃,饃饃為北方傳統面食,在逢年過節、家有喜事時,制作喜饃饃,是一種特色民俗。泰山喜饃饃不用一滴水和面,用牛奶、蜂蜜、雞蛋和面,稍微發酵,蒸熟後香甜松軟,一口一口掰著吃。饃饃裂口,意為開口笑,為生活增添喜慶與吉祥。

  這裡的每一處都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天乾地支、五行,以及北朱雀南宣武的風水學,文化無處不在。

  魯菜根打造傳承代表中華五千年民俗飲食文化的餐飲品牌店。以弘揚魯菜根源—泰山民俗飲食文化為基點,發掘中華大地的經典傳統美食,傳承並豐富中華民俗飲食文化。

  每一道魯菜,魯菜根的每一道菜都是一個故事,話說清朝乾隆年間,泰山東麓黃前,生活著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在兒子進京趕考的日子,母親宰殺了家中唯一的公雞,兒子卻想把雞留給母親享用,天不亮就啟程了。母親捨不得吃,就用山裡的鮮花椒、鹽巴等佐料醃制後掛在屋檐下。數月後,兒子及第歸來,母親將風乾的雞稍作加工,與兒子一起分享更加美味獨特。兒子吃著醬雞,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這正是,泰山黃前好風光,不及特制醬雞香。母慈子孝情義重,留得佳話美名揚。

  每一個饃饃的模樣都是那麼惹人喜愛,張開的裂口寓意著笑口常開,這樣的一種美食不僅是給人以味覺上的滿足,也讓人在這樣的民俗文化中品味出我們魯菜根帶給您吉祥寓意!

  泰山喜饃上大席,口口香甜萬人迷。不蒸饅頭爭口氣,泰山喜饃上大席。香甜松軟人人愛,一口一口甜心裡。饃饃為北方傳統面食,在逢年過節、家有喜事時,制作喜饃饃,是一種特色民俗。

  泰山廟會煎包也是極具有代表性的魯菜文化之一,品嘗美味的同時也回味著傳統的民俗文化!泰山廟會鬧似春,煎包得寵香滿村。泰山東岳廟會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泰安人自古以來就有趕廟會的習俗。而煎包是廟會上的招牌名吃,歷史久遠,深入人心。以前日子窮,所以肉沫放的少,粉條放的多。流傳至今,正好適應了現代人喜歡清淡的口味。

  終於在泰安尋找到了勾魂俏媳婦,一道地道的魯菜根。相傳汶河兩岸有一位男子自從結婚後,迷戀上了賭博,經常夜不歸宿。其妻看著日漸衰落的家境和嗷嗷待哺的兒女,心情既焦急又悲痛,無奈前去告知公婆,婆婆告知兒媳,兒子最愛吃一道菜:就是把醃好的咸白鱗魚,同花生、肉丁、芝麻、辣椒一同剁碎。再置熱油中翻炒至酥,用煎餅卷之食用!兒媳回家做之,該男子恰好歸來,直喊肚餓,其妻奉上這道菜,男子食之大悅,十分感動。從此日思美味,夜念嬌妻,戒掉了賭隱,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這道菜也得到了一個非常好聽而耐人尋味的名字——勾魂巧媳婦!

  到了泰安魯菜根,你會體會不同口味的地道魯菜,捎上幾個喜饃饃,那麼香甜松軟,一口一口甜心裡。其實,美食像我們的愛情,對心愛的人說上一句暖心話,愛也許是一種溫含的表達,你卻不知道她內心中對你付出的那些感動。責任,情誼,還有時刻心存的感動,就是這道勾魂巧媳婦的精髓之在,品味『巧媳婦』帶你重返那段相濡以沫的歲月!在魯菜根,細細品味細細回味一道道美食,不亦悅乎。(圖文/朱文鑫)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