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VR技術走進文化遺產領域 拓展博物館展示手段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文化報 作者: 編輯:徐美虹 2017-07-26 09:25:19

內容提要: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在歷史的長河中代代相承、生生不息。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技術以其虛實結合、實時交互與三維沉浸的特點,給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傳播增添了更多可能,爲體驗者帶來強烈的在場感和參與感,讓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在歷史的長河中代代相承、生生不息。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技術以其虛實結合、實時交互與三維沉浸的特點,給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傳播增添了更多可能,爲體驗者帶來強烈的在場感和參與感,讓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日前,由微信平臺“AR醬”“文博圈”主辦的科技與文保系列沙龍——文保領域AR、VR案例分享與交流會在北京舉辦,業內專家學者攜國內外AR、VR在文博領域的應用案例,向公衆展示了新技術如何讓“看不見、摸不着、體驗不了”的傳統文化轉化爲情境化、可視化的數字文化形態。

  融入文博衍生品

  AR技術賦予了博物館和藏品以“活力”,使冰冷的藏品以鮮活的方式展現出來,具有較高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如今,文博類的AR卡片已出現在不少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中,如半坡博物館AR卡片、兵馬俑AR卡片、恭王府AR卡片、圓明園AR卡片等。用手機掃描這些AR卡片,即可在手機屏幕中獲取文物的三維模型,以及附加的聲音、文字和特效等,生動展示館藏文物,同時可以讓觀衆把文物“帶回家”,自己收藏或向小夥伴們展示,近距離地觀摩與研究文物。

  2003年,故宮文化資產數字化應用研究所推出了其第一部VR作品《紫禁城·天子的宮殿》,通過手機等設備,觀衆可以從任意角度、全方位地觀賞太和殿, “像鳥兒一樣俯瞰故宮”。經過十幾年的製作,《紫禁城·天子的宮殿》系列已累計完成7部作品,在位於故宮端門的虛擬現實演播廳播放,每天吸引大量遊客。

  集科教、旅遊於一體的中國航空博物館運用AR技術,設計出適合兒童的互動小遊戲,通過《挑戰九星戰機》《3D飛機拆解組裝》《遊覽藏品中猜飛機》《空中加油飛行模擬》等各種各樣的體驗遊戲,向兒童介紹飛機相關的小常識,寓教於樂。

  拓展博物館展示手段

  “將AR、VR技術和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既不傷害文物,又爲觀衆帶來精度高、交互性強的文化遺產展示。”聯想新視界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產品開發總監楊楠說。在山東周村,遊客佩戴VR眼鏡,不僅能參觀大染坊、喬家大院、周村燒餅博物館等8處景點,還能看到視頻、圖片等講解內容,全方位感知周村的歷史文化。據楊楠介紹,他們將周村景區信息定製化寫入產品模塊,通過VR、AR技術實現場景的自動識別、復原,將景區內容通過視覺、聽覺技術全方位展現,遊客即可產生“古今穿越”之感。

  從靜態陳列物件、面板圖片、影片播放,到動手操作、觀衆參與。AR技術的出現使得博物館觀衆可以在虛擬和現實的層面進行互動。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曾經針對來自中國的兵馬俑展推出一款APP,通過AR技術,把展覽地點擴展到特定的虛擬領域,觀衆可以藉助智能手機看到許多在現實世界中不存在、但有助於瞭解兵馬俑背景知識的景象。

  2012年1月,百度百科數字博物館上線。隨着技術不斷升級,收錄的博物館也從原有的50餘家擴充到約1500家。利用AR技術手段將實體博物館搬到網上,通過音頻講解、實景模擬、立體展現等多種形式,讓用戶足不出戶即可身臨其境地觀賞珍貴展品。同時百度也製作了28家VR博物館,包括三星堆博物館、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雲岡石窟、中國園林博物館等。

  位於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內的天堂遺址,是武周朝女皇武則天的禮佛堂。爲重現唐朝建築技術的傑出成就,在遺址之上重建的新“天堂”於2014年建成開放,並通過3D影片、虛擬漫遊、全息模型投影等多種現代數字化手段,全面展現各個歷史時期洛陽風貌及相關歷史事件,使遺址展覽隨之鮮活起來。

  復原、展示“消失的”文物

  在現存文物中存在大量易損文物,它們或多或少出現了脆化、脫色、剝落等現象,即使經過人工修復仍然很難用於研究與展示。利用AR技術可以化解文物保護與展示的矛盾,既滿足了觀衆的欣賞需要,又不會加速文物損壞。

  今年5月,《“看見”圓明園》數字體驗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展。該展覽藉助圓明園數字復原成果,選取圓明園正大光明、勤政親賢、方壺勝境、西洋樓等26個景區,通過“園居理政”“暢襟仙境”“西風東納”三大主題,多角度復現“萬園之園”的恢弘景色。並通過實體搭建與AR、VR等多種虛擬體驗相結合,使觀衆在展廳中便可看到“再現”的歷史場景,獲得沉浸式的虛擬遊覽。

  2001年因戰爭而被炸燬的世界文化遺產阿富汗巴米揚大佛,2015年在中國的文保團隊的幫助下,進行十幾個小時的光影還原。他們通過三維光影投射技術,一比一重現了巴米揚石窟羣中53米高的大佛。

  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數字動畫、AR、VR等技術手段,使消失了近2000年的龐貝古城以數字化的形式“重生”,通過構建可視化、情境化的三維動畫、虛擬古建築場景、關鍵活態事件,並利用AR技術將這些數字內容疊加在現實的文化遺蹟環境中,使遊客能在龐貝古城的遺址中體驗背後的歷史情境。(連曉芳)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